步入炎夏,伴隨著蟬鳴,市民的暑期生活也如火如荼地開展了起來。文化場館內涵十足、露營音樂節人聲鼎沸、趣玩市集熱鬧非凡……合肥處處展現出“文里文氣”新亮點。
文化場館掀起合肥全城“觀展熱”
夏天,戶外陽光燥熱,清涼靜謐的藝術場館成為眾人爭相前往打卡的佳所。若說起現在合肥最火爆最熱門的藝術場館,那非安徽省美術館莫屬。作為全省目前規模最大、功能最全的專業公共美術館,填補了我省省級美術館的空白,標志著我省又新增一處代表安徽文化形象、彰顯新時代文化繁榮發展氣象的重要地標。不論是如山水畫作般優美的外形設計,或是直通五層的室內旋轉樓梯、玻璃棧橋,文藝時尚元素拉滿的它,自開放之日起就掀起了合肥全城“觀展熱”。
安徽省美術館位于合肥市濱湖新區金斗東路與環湖北路交匯處西北側,面朝八百里巢湖,總占地面積75畝,建筑面積5萬平方米,與渡江戰役紀念館、安徽名人館為鄰。整體建筑以白色鋼結構框架為主體,結合地域文化與現代建筑語言,融匯山水精神和畫卷意境,重構徽州建筑的空間形態,凝練安徽文化的靈魂和意蘊。
省美術館集展覽陳列、收藏保護、學術研究、教育推廣、對外交流、文化休閑于一體,設有藝術品庫房、報告廳、美術教室、閱讀空間、文創商店、藝學小屋、觀影室等配套設施,既是藝術殿堂,又是市民美育陣地、城市文化客廳。走進場館內,寬敞大廳、旋轉樓梯、室內玻璃棧橋,將現代的極簡,藝術的靈動,不經意的設計感……優雅呈現在人們的面前。
如今,5月剛開放的省美術館已迅速成為網紅打卡點。據悉,為嚴格落實疫情防控要求,省美術館自開放起一直采取預約參觀模式。最初,每日1500人次的預約量完全滿足不了合肥市民的觀展熱情。即使增加至線上線下共3000名額每日,依然是提前一周便預約一空。“約到美術館門票了嗎?”“沒,約滿了!下周也滿了!”“走,排隊去!”成為合肥市民寒暄的新話題。
而之所以能成為全市市民的“心頭好”,除了別具一格的建設風格外,首展推出的七大主題展覽,同樣在內容上為合肥人呈上了一道文化大餐。薈萃國內外藝術大師作品,“韓美林藝術展”工藝精美,展品類別豐富;“青春萬歲——中央美院美術館藏品專題展”展出新中國成立以來,中央美院美術館藏的歷任教師和優秀畢業生的作品;“馬克·夏加爾 物色之夢 數字藝術展”采用Mapping投影技術,讓觀眾走入畫中沉浸式觀展。除此之外,還有“新安畫派特展”“安徽現代美術名家作品展”“安徽省重大歷史題材美術作品展”“安徽當代工藝美術作品展”。這些展覽橫跨古今、類別各異,不僅具有觀賞性,也兼備知識性和學術性。時尚的展館陳設搭載文化內涵十足的展品,契合觀眾新時代觀展的多面需求。
和7路公交車來張跨時空合影,到復興號體驗高鐵虛擬駕駛,來看看兒時記憶中的老家電……7月11日上午,合肥勞模工匠館正式開館。戶外酷暑難當,出門玩怕被曬,可以選擇來合肥勞模工匠館體驗下勞動的樂趣。
合肥勞模工匠館總面積1200余平方米,是我省首座勞模工匠主題展館,展館以“勞動創造幸福”為核心主題,由勞模事跡、工匠風采、發展成果展、工運史展四部分組成。該館坐落于合肥市包河區水陽江路392號,開放時間為每周二至周六。
走進合肥勞模工匠館,一件件承載著時代記憶的老物件靜靜佇立,無言地講述著勞模故事。上世紀七八十年代的鑄鐵理發椅已然銹跡斑斑,它的背后折射出特級美發師、全國勞模張世華的剪刀人生。一輛黑色的二八大杠郵政自行車靜靜地擺在角落,這是安徽省勞動模范鄭愛軍使用過的,他靠著這輛車搭起了山里人與外界聯系的橋梁……透過這些館藏展品,腦海中能夠深刻地浮現出勞模們工作的場景,真切地感受到他們身上如金子般閃閃發光的勞模精神。
合肥勞模工匠館不僅能看,還能玩。這里運用藝術化的展陳語言,利用現代化的聲光電展示手段,設置虛擬駕駛、沙畫演繹、VR體驗等多個互動環節,調動視覺、聽覺、感覺,為參觀者打造了多角度、全方位的沉浸式體驗。
在第二展廳,有一輛藍白綠相間的公交車,車廂里有一塊顯示屏。在特定的位置站好,點擊拍照按鈕,參觀者就能和合肥各處的美景拍合影。拍完后,掃描二維碼,就能實時保存在手機中,既新奇又有趣;在第三展廳,復興號列車佇立在展廳中央,這里設置了高鐵虛擬駕駛艙,走進去,就能體驗到高鐵司機駕駛過程。系統會進行場景設置,要求體驗者按照特定的速度行駛,行駛完畢,還會根據體驗者的表現進行評分。
記者從合肥市總工會了解到,為了高標準、高質量建好合肥勞模工匠館,合肥市總工會歷時一年半時間,先后赴北京、上海、南京、杭州、福州、青島等先發地區,學習借鑒同類展館建設運行經驗,結合合肥實際,精心謀劃合肥勞模工匠館展陳方案,先后走訪各級各類勞模工匠500人次,搜集整理勞模工匠實物資料8000余件,才打造出了如此體驗感良好的勞模工匠館。
暑期,合肥市文化館也安排了豐富的活動和展覽,滿足市民的精神文化需求。
“喜迎二十大 傳承紅基因”2022年合肥市少兒書畫大賽書法類作品展正在合肥市文化館綜合藝術展覽廳對外展出。來自全市的200多位小小書畫家,用毛筆書寫在黨的光輝下幸福成長的美好生活,表達對黨、對祖國的贊美和祝福。一幅幅書法作品,蘊涵著孩子們對書畫藝術的熱愛與追求,展現了傳統文化在我市青少年中的勃勃生機。據悉,本次展覽將持續至7月底。
除此之外,為豐富廣大青少年兒童的暑期生活,全面加強青少年兒童美育教育,進一步做好全民藝術普及工作,合肥市文化館還舉行了趣味十足的2022年暑期免費藝術培訓班和“雕心琢意 暑期時光”2022年合肥非遺體驗營公益活動。藝術培訓班課程包括器樂、書畫、語言藝術、舞蹈、聲樂、經典文學等;非遺體驗營所有課程均由省市級非遺傳承人授課,包括廬州面塑、廬陽剪紙、廬州內畫、廬州吳氏船模、廬州土陶燒制、劉門古琴藝術、廬州蛋雕等,內容豐富、形式多樣,除了孩子外,爸爸媽媽也可以一起參加,體驗非遺親子互動。
演藝活動打造城市藝術新空間
除了各具特色的文化場館,夏風吹過的廬州大地處處洋溢著藝術的氛圍與美感。鄉村演出、湖畔起舞、露營音樂節……當音樂、舞蹈紛紛走進城市景點,文藝風采擁抱滿城綠意,當代文化活力為合肥生活增色添彩。
夏天的夜晚蟲鳴蛙叫,鄉村的舞臺華燈閃亮。由合肥市文化和旅游局主辦,合肥市文化館、廬江縣文化和旅游局、廬江縣同大鎮人民政府承辦的“稻花‘鄉’里說豐年”文旅志愿鄉村行暨“喜迎二十大”文化惠民演出活動,近日在網紅景點廬江縣同大鎮馬河村“小滿·稻夢空間”精彩上演。小型交響樂《我的祖國》、歌伴舞《景美辰良》、廬劇《觀畫》、民樂《夢里水鄉》、葫蘆絲表演《草原美》等精彩節目輪番上演,令人賞心悅目。
“月在水中央,心隨之蕩漾。一步一緬想,寸寸皆斷腸。”近日,天鵝湖畔的一曲古典舞活色生香。兩位舞者執扇慢挑,裙帶紛飛,伴隨著古風旋律,在天鵝湖畔翩翩起舞的畫面,吸引現場市民紛紛拍攝并喝彩。隨著視頻傳播,越來越多的人為這段優美的舞蹈點贊。
這正是合肥市文化館線下舉辦的微型演藝,依托公園、文化街區、文創園區等場所,打造“城市演藝新空間”。目前已在合柴1972藝術園區、罍街、望湖城公園、逍遙津公園、包公園、半邊街、翡翠湖公園、天鵝湖公園、綠軸公園、塘西河沙灘公園等開展城市演藝新空間活動,節目包括器樂合奏、民樂合奏、雙人舞、吉他彈唱、女子鼓舞、現代舞等多種演藝形式。(信息來源: 合肥在線 )
據合肥市文化館館長楊晨介紹,合肥市文化館城市演藝新空間,旨在嘗試一種豐富城市文旅體驗的方式,通過線下微型演藝,線上新媒體傳播,展示群眾文藝風采,為城市注入更鮮活、更貼近百姓的當代文化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