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6日,國家文化和旅游部公布第五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代表性傳承人,安徽45人入選,合肥市2人入選。至此,合肥已擁有4個國家級非遺項目、6位國家級非遺傳承人。
第五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代表性傳承人申報工作自2015年起歷時3年,經過各地申報、專家組初評、社會公示、評審委員會審議等程序,共確定國家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1082人。合肥推薦的2名傳承人全部上榜,他們是:李家蓮(巢湖民歌)、劉靖(紙箋加工技藝)。
李家蓮,女,1954年生,巢湖市蘇灣鎮司集鄉鄒興村人。她自幼受鄉親們的熏陶,酷愛家鄉的民歌演唱。經常參加各類文藝演出活動,活躍在民間的大小舞臺上。自2006年巢湖民歌被國家確定為非物質文化遺產目錄后,在李家蓮的建議下,巢湖民歌走進課堂,先后在3所學校組建了巢湖民歌傳承基地;她還組建了一支由20多人組成的“大嫂子民歌隊”,主要演唱巢湖的傳統民歌。2016年11月份,她參加《歌舞中國》第三屆全國少數民族電視歌舞匯演大會,獲得全國非遺項目合唱類銀獎。2017年8月份,她參加了央視第2屆《中國民歌大會》,演唱的巢湖民歌《綠浪滾滾迎面來》,受到專家的一致好評。
劉靖,男,1972年生,合肥市人,以他為代表傳承的“紙箋加工技藝”入選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他自幼隨父母學習紙箋加工技藝。1997年,以傳統技藝成功恢復了代表我國手工制紙最高水平的手繪粉蠟箋的制作。之后,又相繼恢復與發展了金銀印花箋、泥金箋、絹本宣、流沙箋、刻畫箋、羊腦箋等傳統紙箋,豐富了紙箋文化市場,帶動了全國紙箋加工行業的發展。
合肥共有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4項,分別為廬劇、巢湖民歌、洋蛇燈、紙箋加工技藝,國家級非遺傳承人6人,省級非遺項目28項,省級非遺傳承人8人;市級非遺項目92項,市級非遺傳承人73人。
接下來,我市將積極擴展非遺展示傳播平臺。大力開展非物質文化遺產展演展示活動,讓人民群眾共享非遺保護成果。大力開展文化節慶活動,擴大知名度,提高影響力。積極舉辦各類非遺展會,搭設傳統手工技藝展示平臺。積極謀劃,打造特色非遺傳習場所,整體規劃、整合我市極具地域特色的非遺項目資源,如廬劇、紙箋加工技藝、火筆畫等,形成傳統戲劇、手工技藝、傳統美術等多形式、多種類的項目展示平臺,使我市特色傳統非遺項目得以長期循環展示,致力于良好傳承保護氛圍的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