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舌尖上的中國》《傳承者》等非遺相關紀錄片、綜藝節目屢屢成為文化熱點,中華民族寶貴文化遺產由此加快了走入現代生活的步伐。日前,一場有關提升非遺傳播力的討論在中國傳媒大學展開,與會者圍繞傳承傳播中華民族傳統文化、增強全民族文化自信進行了深入探討。
“社會群體的巨大力量是推動非遺自身發展的關鍵要素,也是推動非遺在文化建設中發揮重要作用的根本力量。要喚起這個社會的根本力量,靠什么?靠傳播。”民俗專家、中國社科院榮譽學部委員劉魁立說,傳播能夠提升民眾對于非遺的價值評估和對它的深厚情感,也能夠提升整個社會對傳承人的認同和尊重,通過傳播還會為將來更廣大的傳承人群提供后備軍。
在新時代如何表達非遺、傳播非遺?北京師范大學新聞傳播學院執行院長喻國明認為,既要傳承傳播為當地群眾廣泛認知的文化傳統,也要充分借助高科技手段。傳播的高科技的最主要特征就是數字化,我們要為非遺的傳播插上數據的標準配置,以便于讓它在合適的地點、合適的場景之下,跟需要它的人在合適的時間相遇。
這次研討活動由文化和旅游部非物質文化遺產司支持、中國傳媒大學文化發展研究院承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