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少妇高潮|亚洲成年人影视|黑料不打烊吃瓜爆料反差婊|欧美激情一区二区三区视频高清

從廬州“虎跡”到 燈謎界的“奧運會”

日期:2020-06-02  點擊:3225  屬于:非物質文化遺產

 

 話題是從茶幾上的那本《廬州虎跡》雜志開始的。
“猜燈謎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就像馴服老虎一樣難,又因為猜燈謎是文人的趣事,故燈謎又稱做‘文虎’。”
廬州燈謎的發展可以追溯到清朝末期,當時合肥著名的詩人江云龍、闞軼群、鮑庚等均是制謎高手。這些方家對廬州燈謎的發展都起到了不容小覷的作用。肥東籍作家江云龍,曾發表很多著名謎作,但由于史料記載的原因,其作品沒有很好保留下來。民國時期闞軼群,安徽合肥人,南社社員,著名的編輯,謎家。曾供職于兩路局,代表作品《評點箋注古文辭類纂》。祖籍歙縣棠樾的鮑庚是民國時期北平射虎社的成員,在合肥任縣令時常于元宵節期間置謎懸猜,與民同樂。
 還有“儉德儲蓄春燈社”,那是一個匯聚大批“謎家”的民國社團,成立于1923年,會員分為責任會員與特別會員兩種,共40余人。
其中現已知安徽的謎家就有八人,分別是:胡惠生、朱尊一、朱端甫、胡寄生、胡樸安、胡寄塵、胡平、闞軼群。著名的“張家四姐妹”之一的張允和就是一個燈謎愛好者。她除了燈謎外還酷愛昆曲,因此,她所做的謎語都是有關于昆曲的。可以說“張二姐”是昆曲燈謎兩不誤。
    除了名人大家的傳承創作之外,清末時期,每逢元宵、中秋等傳統佳節,合肥的城隍廟到文昌宮再到鼓樓的一路上,燈火通明,熱鬧非凡。人們歡歌笑語,喜聚一堂。猜燈謎是一個必不可少的項目,路旁掛滿了貼上謎語的花燈,供市民觀燈猜謎。

合肥在解放以后,群眾性的燈謎活動更是遍布城鄉,給當時人們的生活增添了幾分文化色彩。當時不斷有民間燈謎協會成立,其中“合肥市燈謎協會”的成立,可以說得上是合肥燈謎史上的里程碑了。
 1981年,由吳仁泰先生倡議,合肥市工人文化宮范淑敏女士經辦,成立了合肥市工人文化宮旗下的燈謎研究組,1993年更名為合肥地區職工燈謎愛好者協會,2001年向合肥市民政局登記為合肥市燈謎協會。
合肥市燈謎協會自成立以來,每年都要舉辦全市性的燈謎展猜活動。“謎協”先后曾舉辦過“精神文明建設”燈謎競猜;一至三屆全市職工燈謎競賽;“儲蓄杯”、“保險杯”燈謎競賽活動等。“謎協”還多次參加市群藝館舉辦的春節文化活動。“1984年10月11日至17日,合肥市工人文化宮組織籌劃舉辦了首屆‘廬州謎會’,邀請了上海、南京、蘭州等14個省市自治區29個城市的96名代表參加會議。此次謎壇盛會已被載入《中華謎語大詞典》之《謎壇大事記》中。”曾任合肥市燈謎協會副會長、第二代“廬州燈謎”傳人朱旭銘回憶起當時的情景。
不僅如此,合肥市燈謎協會還自主創刊編輯了《廬州虎跡》、《廬陽商燈》兩種謎刊,且由原來的年刊轉為現在的季刊,共發表燈謎作品25000多則,燈謎文章50多篇,連續10年獲全國“十佳優秀謎刊”稱號,并在交流中受到海內外謎界的好評。
作為一支在全國有影響力的群眾燈謎隊伍,“市燈謎協會”先后參加在北京、上海、武漢等10多個城市舉辦的謎事活動。先后接待過香港劉雁云、臺灣葉明冬、肖瑾瑜等知名謎家。在漳州舉辦的“首屆中華杯”燈謎藝術節上,“市謎協”獲團體總分第三名,個人制謎第四、第七名,團體制謎亞軍等6個獎項。1994年參加在南昌舉辦的“滕王閣謎會”,進入決賽圈。
提到廬州燈謎不得不提到燈謎界的泰斗――吳仁泰和力促其發展、享譽全國燈謎界的“范大姐”――范淑敏女士。吳仁泰老先生是“謎協”的發起人之一,吳老系中華燈謎學術委員會名譽顧問,研究燈謎
50余年,制謎數千則,發表過燈謎賞析文章1000余篇。謎協如今的成績也得益于吳老和“范大姐”的輔佐,現任市謎協會長吳家宏也是吳老的弟子――第二代“廬州燈謎”傳人。

燈謎事業在合肥蓬勃發展,“合肥燈謎”的品牌盛放出璀璨的光芒,以吳仁泰先生為首的學者型謎人團隊,在謎著和謎作上可謂碩果累累。
 2013年“廬州燈謎”成為合肥市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并且正在走向省級非遺大道上。以吳家宏、朱旭銘、陳清遠(第二代“廬州燈謎”傳人)、駱巖、陳萬星、王宇俊和仲慧芬等為骨干的一大批中青年謎人活躍在當今謎壇上,同時他們也是合肥市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廬州燈謎”的傳承人。協會成員多次參加競賽并獲得殊榮,團體獎項,個人獎項多達50余項。燈謎下基層、進社區、走商家,紅紅火火闖廬州。
2008年成立燈謎活動小組,成員少且對燈謎文化也不了解,沒有引起很大的重視。”最早將廬州燈謎帶進校園的仲慧芬笑談自己的經歷。
仲慧芬的學生團隊2015年入選央視的《中國謎語大會》比賽。
                                                                                                  轉自《合肥晚報》 黃丹丹 羅人杰 李云勝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