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諧一家親 同唱一首歌
瑤海區城東街道創新社會治理加強基層建設
“總想對你表白,我的心情是多么豪邁;總想對你傾訴,我對生活是多么熱愛……”在城東街道合歡e家的活動室里,30余位來自大王廟社區居民組成的合唱隊,正在社工張霞的指揮下,排練演唱歌曲《走進新時代》,張霞不時地糾正著居民們的發聲。社區負責人李峻告訴我們,別看居民們現在興致那么高,前幾年居民們還是“老死不相往來”呢,多虧了社工的努力,讓原本不相往來的居民走到了一起。
據了解,大王廟社區是城東街道典型的高檔商品房和老舊小區共存的地區,居民區內既有每平方米幾千余元的商品房,也有簡棚舊屋。1600戶居民中,常住人口約4500人,三分之一是居住在高檔商品房里的居民。前些年,居住在老舊小區里的居民和商品房小區居民互不往來,用李峻的話來說,居委會開個會,坐著的居民也是“涇渭分明”,雙方不會坐錯位子,更不要說大家在一起活動。張霞決心一定要打破社區里居民間“老死不相往來”的現狀,破除阻隔在商品房小區與老舊小區居民間的“圍墻”。
破“圍墻”,先從哪入手呢?張霞在李峻的指導下,就從組建合唱隊入手。
張霞走訪時了解到,老舊小區的居民平時常以打麻將來打發時間,而商品房小區的居民則往往與電視為伴,雙方都有愿望走出家門,唱唱歌、練練拳……
于是,前年初的一張招募合唱隊員的告示吸引了眾多的社區居民,“我們居委會要成立合唱隊了”,一時間,這一消息傳遍了整個居民區。起初還擔心會不會沒有人來報名,或只有一個小區居民報名,另一個小區居民不愿參加。可出乎張霞意料的是,現實情況與她的想法完全相反,兩邊小區的居民都熱情相當高,這可讓張霞懸著的心放了下來。
合唱隊成功建了起來,“許大姐幫幫隊”、“志愿服務隊”、“漂亮媽媽沙龍”、“愛心編織組”……相繼建了起來,原先“老死不相往來”的居民開始相互走動了,有的還成了好朋友。居住在西子銀馬公寓的管文近是合肥市攝影家協會會員,張霞請他出來組建攝影隊時,管文近一口答應,表示只要有人來學,他就愿意教。居住在機械公司老舊小區的陳曉芳是位攝影愛好者,平時看到其他人在攝影,也很想學,但苦于無人教。上攝影培訓班,費用又太高,看到社區成立攝影隊,馬上就報了名。活動時,管文近從怎么調光圈、對角度等入手,耐心細致地教攝影隊同伴拍攝技巧……如今,陳曉芳和攝影隊的同伴攝影技術有了長足的進步,還每年去采風,為社區老人、小孩、家庭拍照,成了家門口的“照相館”。陳曉芳現在逢人便說,這多虧了社工的幫忙,讓我們多學了一門技藝。
城東街道為有效整合社區服務資源,全方位拓展社區服務,在大王廟社區內投資40萬元建設了建筑面積約248平方米合歡e家,這讓年輕的社工張霞信心滿滿,為了真正讓居民融入進來,張霞在社區的統一調配下,與其他社工充分發揮“合歡e家” 主功能區和5個分功能區作用,通過“低碳生活走廊”指導社區居民低碳生活、“E智空間”宣傳先進文化、“天使屋”進行早期教育培訓、“家庭生活指導室”指導居民文明健康生活、“文明上網居民講堂”開發網站、微信、微博、qq、指導居民文明上網、 “康美俱樂部”指導居民學習和科學健身、“家庭服務中心” 向居民宣傳法律法規、調解化解糾紛、溝通疏導心理、促進婚姻家庭和諧、“志愿者服務中心” 指導各類教育培訓和活動、與“合歡商家”實現社區教育互幫共建;建立社情民意平臺,利用社區網站和QQ群,及時發布各類信息,充分發揮電子網絡的快捷優勢;對“合歡e家”實行會員制管理的辦法,吸納轄區居民為合歡會員,每家登記發放1張合歡卡和1份會員手冊。居民成為會員,一卡在手,會員登錄合歡e家網站,e站服務區參加活動、在社區辦事實現了“一卡通”,憑卡辦事,方便快捷,還可以積分,兌換獎品。目前,社區已登記會員1300多戶。參與活動的志愿者已有近40人。服務居民的過程中,街道社區的工作人員,始終帶著滿腔的熱誠、帶著對居民深厚的感情,投入到具體的服務工作中去,從每個細節入手推進e站的設計建設,從每個活動抓起為居民帶去最貼心的服務,使整個合歡e家“愛如潮涌”。通過創先爭優“強堡壘、比奉獻、我為和諧城東添光彩”等系列活動,為廣大居民和社區志愿者提供展示作為、奉獻愛心的舞臺。達到了家庭贏實惠、鄰里贏和諧、社區贏發展的多贏局面。
據城東街道負責人介紹,街道100余名社工這幾年為基層社會治理和社區建設奔忙,解決了多年難解決的問題,使居民間更和諧、更融洽了。(肖樹凱 大王廟社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