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在喜迎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之際,《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四卷出版發行。這部重要著作生動記錄了習近平總書記領導黨和人民應變局、開新局的偉大實踐,集中展現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成果,是全面系統反映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權威著作。認真學習《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四卷,是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武裝全黨、教育人民的重大政治任務。本期“理響合肥”我們約請省、市理論界相關學者,分享他們學習《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四卷的心得體會,供大家學習參考。
《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四卷包含了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治國理政的重要戰略、豐富經驗和有效方法,集中展現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的最新成果,其中第八專題“堅定不移走高質量發展之路”,回答了實現什么樣的發展和怎樣實現發展這一重大問題。學好用好《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四卷是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的重要政治任務,在學習中必須深刻領會悟透其中所蘊含的偉大思想精髓,并將學習成效轉化運用到推動高質量發展的生動實踐之中。
創新是合肥最堅定的發展理念,最鮮明的城市氣質,高質量發展則是合肥長期錨定的發展目標,獨特的科技創新優勢為合肥實現高質量發展提供了不竭的核心驅動力。當前,通過深學篤行《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四卷,就是要切實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武裝頭腦、指導合肥創新驅動引領高質量發展實踐,不斷匯聚科技創新資源與優勢,全面塑造創新驅動發展新優勢,積極探索科技創新助力高質量發展之路,實現合肥高質量發展行穩致遠。
承擔時代使命
當好戰略科技力量國家隊
合肥擁有著高度集聚的大科學裝置、科研平臺和“高精尖”人才隊伍,肩負著代表國家參與全球科技競爭與合作的重要使命,承載著瞄準世界科技前沿、實現前瞻性基礎研究和引領性原創成果重大突破的重大任務。當前,要系統推進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建設,圍繞在能源、信息、生命、環境等領域布局的大科學裝置,當好戰略科技力量的“國家隊”,統籌國家戰略科技力量建設與科技攻關任務部署,強化科技創新策源功能,突出科技自立自強,不斷提高合肥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的集中度和顯示度。加強對重大原創技術跟蹤,瞄準尖端前沿領域,努力在基礎研究、應用基礎研究和關鍵核心技術攻堅上取得更多重大原創性成果,努力爭當全球科技創新“開拓者”,助力我國在一些科技領域實現全球并跑、領跑,并為合肥科技創新引領高質量發展提供更多源頭供給。
推動產業創新
培育高質量發展新動能
堅持推進合肥“科創+產業”發展,勇當產業創新的開路先鋒,建設現代產業體系,大力實施戰新產業集聚行動、現代服務業提速提質行動、數字經濟賦能行動和開發區升級行動,加快打造新興產業集聚的產業名城。聚焦集成電路、新能源汽車、新型顯示、人工智能、量子信息、生物醫藥等重點領域和關鍵領域實施科技攻關,積極探索“定向委托”“揭榜掛帥”“競爭賽馬”等新機制、新方法,著力攻克一批“卡脖子”技術難題。壯大創新型企業主力軍,深入實施“專精特新”企業培育行動、國家高新技術企業倍增行動。推動重大科技成果轉化和產業化,優化科技成果轉化生態圈,引導人才、項目、資金等資源加快向科技型企業集聚,積極培育國內外有重大影響力的產業集群。
建設創新人才隊伍
打造人才集聚強磁場
不斷增強創新人才資源聚集能力,打造好人才集聚強磁場,是合肥提升城市競爭力、實現創新驅動引領高質量發展的根本。當前,國內城市競爭的突出表現就是對創新人才資源的競爭和聚集。為了爭奪、吸引和集聚更多的人才資源,國內各大城市紛紛出臺人才新政,展開“人才爭奪戰”。引進人才只是第一步,合肥還要密切跟蹤和準確把握科技創新與產業創新的重點方向,做到既要“引得來”人才,還要“留得住”人才,更要“用得好”人才,不斷優化人才發展環境,加快創新人才特別是高層次人才的培育集聚,為全面塑造創新驅動發展新優勢提供豐富的人才智力保障。
加快成果轉化
實現創新鏈與產業鏈融合
聚焦合肥科技成果轉化中的難點、堵點和痛點,強化基礎研究、應用研究、成果轉化與產業化銜接,積極構建全鏈條、閉環式的科技成果轉化機制,加快科技成果就地交易、就地轉化、就地應用,真正把合肥科技創新優勢轉化為發展優勢。推動產學研融合發展,圍繞“源頭創新—技術開發—成果轉化—產業創新”各個環節,積極鼓勵企業牽頭組建產學研深度融合的創新聯合體,支持國內外強校強院強所來肥建設分支機構,推動產學研融合發展向長期化、系統化、實體化轉變。建立多元化科創投融資機制,健全從實驗研究、中試到生產的全過程科技創新融資模式,積極引進集聚境內外知名投資機構,吸引更多的社會資本參與科技成果轉化。
完善體制機制
提升科技創新治理能力
建立健全合肥科技創新體制機制,重塑合肥科技創新領導體系、優化科技創新決策機制、提升科技創新治理能力。進一步強化市委、市政府對科技創新工作的統一領導,突出科技創新在合肥發展中的核心地位,不斷匯集整合合肥科技創新資源力量。加快構建合肥科技創新容錯機制,有效保護科技創新主體先行先試的積極性和合法權益,寬容科技創新活動中的失敗、過錯和失誤,破除科技創新中的體制機制障礙,切實破解科研人員和各級干部在科研活動和創新驅動發展中怕擔責、怕出錯,不敢為、不敢試等問題,激勵黨員干部放下包袱、輕裝上陣、勇于創新、敢于擔當,推動形成支持創新、崇尚創新、寬容失敗的良好氛圍。
加強區域合作
增強區域間創新高效聯動
緊緊把握長三角區域一體化發展上升為國家戰略的重大機遇,積極參與建設長三角科技創新共同體,加強合肥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與上海張江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的合作,實施“兩心同創”,打通區域內的學科間、院校間、機構間界限,實現與長三角區域的科技創新資源高效聯動和優勢互補,努力聚集長三角地區豐富的科教資源。堅持科技開放合作,積極推動與北京懷柔、粵港澳大灣區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對接合作,推動區域間的科技資源合理流動與開放共享。擴大國際合作,積極融入全球創新體系,持續吸引國內外高端創新要素向合肥匯集,為合肥高質量發展提供驅動力。
(本文為2020年度安徽省社會科學創新發展研究重大課題(編號:2020ZD005)、2022年度合肥市社科規劃項目(編號:HFSKYY202230)階段性成果)
中共安徽省委黨校教授 王澤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