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月20日,文化部向各省、自治區、直轄市文化廳局、新疆生產建設兵團文化局、各計劃單列市文化局下發緊急通知,要求各級文化部門充分發揮文化工作在當前經濟形勢發展變化中的重要作用,加強基層公共文化服務建設,努力在全社會營造積極健康向上的文化氛圍,維護經濟發展、深化改革、社會穩定的大局。
《通知》要求,各級文化部門和單位要認真學習宣傳有關重大決策,在政治上、思想上、行動上與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要抓緊部署,做出安排,深入學習、全面理解和準確把握中央關于應對金融危機的重大戰略部署,切實把思想統一到中央對經濟形勢的正確判斷上來,把行動統一到中央的決策部署上來,引導廣大干部職工正確認識當前國際國內經濟形勢的變化,把宣傳當前國際國內經濟形勢,特別是中央關于經濟工作的決策部署擺在工作的重中之重,以增強信心為主線,努力為貫徹中央決策部署、實現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提供有力文化支持。
《通知》指出,金融風暴的影響,已經使我國一些企業瀕臨破產的邊緣,很多群眾的生產生活水準有所降低,一些社會矛盾逐漸凸顯。大批職工下崗和農民工返鄉,將會對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造成巨大影響。化解人與自然、人與人、人與社會等各種矛盾,必須依靠文化的熏陶、教化和激勵作用。各級文化部門必須樹立大局意識,堅決按照中央的部署,調動廣大文化工作者的積極性,通過有針對性的公共文化服務和豐富多彩的文化活動,以有說服力的、貼近群眾的方式,撫慰群眾心靈,發揮公共文化服務的功能作用,為克服金融危機做出應有的貢獻。
一、積極應對金融危機,推進基層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黨中央國務院把保持經濟平穩較快增長作為當前經濟工作的重要任務,并明確把擴大內需和促進經濟增長,把推進社會發展和改善民生結合起來,促進我國經濟結構的轉型和持續發展。2008年底,中央制定的十項擴大內需的措施中,明確提出要“加快醫療衛生、文化教育事業發展”,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是重要內容之一,并在1000億元中央投資中,確定有8億元用于鄉鎮綜合文化站建設項目。各級文化部門要把這筆資金使用好管理好,抓緊項目建設,保質保量地完成建設任務,充分發揮其公共文化服務職能。同時,還要從本地經濟社會發展和文化建設的實際出發,積極研究策劃新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項目,爭取納入當地擴大內需,促進經濟發展的總體規劃之中;要積極爭取加大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的資金投入,使新增加的財政投資主要用于農村和基層;要積極推進文化資源向農村和基層傾斜,大力實施文化信息資源共享、鄉鎮綜合文化站、村文化活動室和社區文化活動中心等重大文化惠民工程,解決城鄉文化發展不平衡的問題,促進文化建設與經濟社會的協調發展。
二、各級公共文化單位要充分發揮陣地作用,大力宣傳中央決策部署。各級公共圖書館、博物館、文化館、文化站是社會主義文化的重要陣地,是宣傳黨的方針政策和重大戰略部署的重要窗口,是對廣大群眾進行思想教育的公民學校。當前要把加強形勢政策宣傳作為工作重點,大力宣傳黨中央、國務院關于應對金融危機以及保民生、惠民生的一系列重大決策。博物館、紀念館要面向廣大城鄉群眾進一步實施免費或優惠開放,完善服務制度,減免有關服務費用,進一步擴大服務覆蓋面,提高管理水平和服務質量。各級公共圖書館、文化館站等要緊密結合當前經濟形勢,依托現有設施,加強相關圖書資源的入藏,方便廣大群眾閱讀;同時要辦好以當前金融和經濟發展為主要內容的展覽、講座、讀書比賽、板報、櫥窗等。政府投資建設的影劇院要安排一定場次,為低收入居民、農民工及其他特殊群體免費或低價演出。要發揮公共文化單位聯系群眾、貼近群眾的工作優勢,利用群眾喜聞樂見的文化活動形式,把中央方針政策講清楚,把群眾利益安排講明白,使中央的決策部署和政策措施更好地為干部群眾所理解、所掌握。
三、文化共享工程要加強數字資源建設,加強基層服務工作。全國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要針對當前的經濟形勢,制作專題數字文化資源,并在門戶網站開辟專欄,集中宣傳當前的經濟形勢和中央一系列重大決策部署。對衛星和互聯網條件不具備的地區,共享工程國家中心、省級分中心、市縣級支中心要集中制作一批資源,通過資源鏡像、光盤發送等形式,贈送給鄉鎮、村基層服務點使用。鄉村基層服務點要建立服務規范,公布開放時間,近期重點開展有關應對金融危機的文化信息服務。要進一步加強與農村黨員干部現代遠程教育工作、農村中小學現代遠程教育工程的合作,提供適合當地需要的文化信息、經濟信息、金融信息、科技信息等資源,從網絡傳輸、資源展現、服務模式、設備配置、運行機制等方面共同規劃設計,共同組織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
四、創新服務形式,整合文化資源,將文化服務送到群眾身邊。2009年春節將至。各級文化部門要充分發揮各級專業藝術團體和公共文化單位的作用,廣泛開展形式多樣、健康向上、群眾喜聞樂見的文化活動,讓廣大群眾度過一個心情舒暢、歡樂祥和的春節。公共文化單位在充分發揮陣地作用的同時,要因地制宜,創新服務形式,開展靈活多樣、適用便捷的公共文化服務,努力讓廣大群眾就近方便地享受到公共文化服務。要積極開展流動文化服務,讓有限的文化資源流動起來,加強與教育、科技等各部門的共建共享,最大限度地發揮公共文化資源的社會效益。要廣泛開展形式多樣的“文化下鄉”活動,組織各種文藝小分隊,深入企業、農村、社區、軍營,深入四川、甘肅、陜西等地震災區,把多姿多彩的戲曲、歌舞節目送到基層,撫慰群眾心靈,送去黨和政府的文化關懷。春節期間要充分利用民族民間傳統文化活動形式,開展豐富多彩、健康向上的群眾性文化活動,吸引廣大群眾的參與,活躍群眾文化生活。各級文化館要組織創作人員,深入基層創作一批生動活潑、短小精干的小戲小品等文藝節目,以優秀的群眾文藝作品鼓舞人、撫慰人,體現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要求、弘揚中華民族傳統美德。
五、加強再就業技能培訓,幫助失業人員和農民工謀求新出路。圖書館、文化館、文化站等公共文化單位要發揮在社會教育、信息服務和人才輔導等方面的優勢,有針對性地舉辦各種專題輔導班、短期培訓班等,積極開展再就業技能培訓,幫助失業人員和返鄉農民工謀求新出路,為他們提供再就業和科技致富的信息,提高再就業技能。全國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要依托工作網絡,利用現有的數字資源,開展面向農民工和下崗職工的再就業知識講座、技能培訓、信息咨詢服務等,幫助他們就近方便地更新知識,提高再就業技能和致富能力。同時,要積極引導他們形成正確的就業觀,積極應對困難和挑戰,幫助他們增強再就業的信心和勇氣。
《通知》強調,各級文化部門要牢固樹立政治意識、責任意識、大局意識,把積極應對金融危機與正在開展的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結合起來,與加強基層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結合起來,緊緊圍繞“發展”這個第一要義,推動公共文化服務在量上有進展,在質上有提升;抓住“以人為本”這個核心理念,保障人民群眾基本文化權益;按照“保基本、廣覆蓋、可持續”的要求,實現公共文化服務的公平公正,努力為推進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實現文化大發展大繁榮,興起文化建設新高潮做出更大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