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長豐縣文旅局通過轉內容、轉方式、轉機制,升能力、升質量、升效能,助推鄉鎮綜合文化站轉型升級,實現政府主導,市場運營,資源整合的新的鄉鎮文化站管理模式。目前已完成四個鄉鎮綜合文化站的轉型升級,居全市前列。
強化陣地建設,推動場館升級
長豐縣積極拓展文化平臺,對鄉鎮綜合文化站進行升級改造,依托文化站“微陣地”,提升公共文化服務“均等化”。羅塘鄉投入260萬元用于文化站轉型升級,升級改造后形成集理論宣講、文藝娛樂、科普培訓、體育健身、志愿服務等于一體的多功能綜合文化服務中心。
打造文化品牌,豐富文化供給
長豐縣堅持以群眾喜聞樂見的方式積極開展各具特色的文化活動,打造文化特色品牌。羅塘鄉綜合文化站開設成人油畫班、少兒素描班、少兒水粉班等公益性繪畫班,累計學員人數達100余人,受到轄區群眾的一致好評。水湖鎮文化站積極開展各類民俗文化展演,改編舞獅、旱船、戲馬舞、花鼓、犟驢等傳統非遺類節目,深受群眾喜愛。依托“我們的節日”主題系列活動,舉辦文藝演出120余場,文化惠及群眾15萬余人次。
羅塘鄉綜合文化站少兒水粉班。羅塘鄉供圖
整合各類資源,實施點單配送
聚焦群眾需求,實施“點單配送”模式。雙墩鎮文化站融合群眾文化需求、政策宣傳、部門服務等定制便民“菜單”,探索“點單—派單—接單—評單”系統與基層網格化治理模式相結合,實現了“中心吹哨、部門動員、各方參與”的運行機制,通過群眾點單,個性化定制服務內容。
用好社會力量,建立管辦分離機制
創新服務方式,文化陣地“活”起來。雙墩鎮以群眾實際需求為導向,2019年,通過公開招標招標方式,引入專業運營管理單位,為公共服務事業注入了新鮮血液。同時建立“文化站行業主管—北城網具體經營管理”的兩級架構,實現管辦分離新模式,實現場所設施“有人管”、圖書“有人看”、活動“有人氣”。
融合市場需求,以文化帶動產業發展
把握市場需求,引導市場力量,將公益和商業結合。以公益方式提供基本公共服務,以商業模式滿足群眾個性化需求,把兩者結合起來,既花錢又掙錢。“紅莓谷”項目是長豐縣城首個大型特色文化街區、首個主流商業綜合體。中秋、國慶、元旦節假日期間,水湖鎮與其聯合舉辦各類文化活動近20場,主客共享吸引游客5萬人次,拉動消費30萬元。(李峰、李曉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