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如水,滋潤萬物
回望2019,合肥不斷深化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繪就出一幅壯美的畫卷:一個個公共文化設施拔地而起、華麗轉身;一項項文化品牌、文藝精品落地開花、深入人心;一場場文化盛宴從城市走向田間地頭……多彩文化走進千家萬戶,浸潤群眾的心田。
去年以來,合肥堅持實施文化強市戰略,不斷推動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大力培育“文化基因”,讓文化涵養城市,滿足群眾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奏響了一曲曲余音繞梁、不絕于耳的文化之歌。
文化惠民 “成色”更足
文變染乎世情,興廢系乎時序。
文化具有凝聚民心和增進民生福祉的功能,是衡量幸福美好生活的一個重要標尺。
上個月23日下午,由市委宣傳部、市文聯主辦的“大湖之約――藝術名家大講堂”2019年最后一場講座如約而至。著名滬劇表演藝術家茅善玉來肥與觀眾分享《滬劇與上海文化》,現場觀眾熱情參與互動。
去年以來,任衛新、何占豪、毛時安等12位藝術大咖相繼走進合肥,和市民暢聊藝術人生、淺談藝術創作。如此段位的名家如此密集地到一座城市開辦藝術講座,在全國都少之又少。
據介紹,我市堅持文化引領風尚,精心組織邀請各領域藝術名家,每月舉辦一場公益藝術講座,讓群眾開拓眼界,增長知識,讓高雅藝術“飛”入合肥尋常百姓家。
一桌“盛宴”受到八方來客的交口稱贊,背后必定凝結著“廚師”的心血,文化惠民更是如此。我市持續打造了各類品牌文化活動,季季有主題、月月有活動,基本文化服務覆蓋面不斷擴大。
市委宣傳部主辦的第五季“文化有禮、全民暢享”高雅藝術文化惠民活動紅紅火火,讓話劇《解憂雜貨鋪》、舞劇《花兒》、《“春之聲”白俄羅斯明斯克經典樂團 施特勞斯作品專場音樂會》等優秀劇目走進群眾,為市民送上豐盛可口的文化大餐。
值得欣喜的是,我市越來越多的文藝工作者承擔起時代責任,在滿足群眾精神文化需求的同時讓文化惠民“成色”更足。“走向文明”“廬州放歌”“炫動的音符”等文藝下基層巡演在“文藝合肥”微信公眾號建立了群眾點單(演出節目)小程序,真正實現了文藝演出的精準推送,廣大群眾的精神文化生活大為改善。
文化惠民,關鍵在于加強文化設施建設,為群眾提供一流的高水平公共文化服務環境。
市中心圖書館項目加快建設,市少兒圖書館過渡館改造主體工程、衛立煌故居展陳項目完成,開展鄉鎮綜合文化站、農家書屋、農家樂轉型升級試點……
全市160個公共文化場館免費開放,完成“送戲進萬村”演出1417場,農村公益電影放映1.75萬場,辦理城鎮低保戶免費收看有線電視2900戶……
在合肥,從城市到鄉間,這些星羅棋布的文化陣地各有側重、互為補充,像一顆顆璀璨的明珠,在廬州大地上交相輝映。
文藝精品 遍地開花
文藝是時代的鏡子,也是滋養心田的精神食糧。
上個月12日,安徽省第十五屆精神文明建設“五個一工程”表彰座談會在肥召開。會上,全省13家組織工作先進單位和60部獲獎作品受到表彰。我市共有電影《忠愛無言》《魔鏡奇緣2》、電視紀錄片《紫蓬山》、電視動畫片《十二生肖之羊羊得意》、廣播劇《紅旗頌歌》、歌曲《中國在這》6部優秀作品獲獎,獲獎數量位居全省第一。
去年以來,我市始終把繁榮文藝創作、豐富群眾精神文化生活擺在突出位置,將實施文藝精品工程作為加快建設“文化強市”的重要抓手,鼓勵、引導全市廣大文藝工作者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深入生活、扎根人民,創作推出了一批“有筋骨、有道德、有溫度”的文藝精品,全市文藝創作呈現出一派生機勃勃的景象。
此外,我市推出了“創新之都”曲藝情景故事匯《七十二家創客》、大型廬劇紅色現代戲《等不到今生等來世》,還扎實推進民族歌劇《破繭》、民族舞劇《東風周郎》、動畫片《有巢氏傳奇》、紀錄片《劉銘傳,1884-1891》、話劇《張家四姐妹》、電影《包公》、電視劇《洋務運動》等文藝創作前期工作。
“去年以來,我們突出價值導向的引領作用,圍繞重要節點,聚焦現實題材,緊扣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的主題主線,精心組織規劃,引導我市文藝工作者用心用情用功謳歌黨、謳歌祖國、謳歌人民和英雄,創作出了一批優秀文藝作品。”市委宣傳部相關負責人表示。
“玉蘭杯”戲曲大賽、“大湖飛歌”合肥青年歌手大賽、合肥市基層文藝調演、《致敬共產黨人》朗誦音樂會、“中華頌?長豐杯”第十四屆全國小戲小品曲藝大展……在合肥,一場場精彩的品牌文化活動吹響了群眾性文化活動的“集結號”,豐富了百姓的業余文化生活,一股濃濃的文化氣息撲面而來。
在各方合力施肥、澆水和培育下,深埋于土壤的文化種子在合肥逐漸發芽、開花,群眾積蓄已久的文化熱情被激活。
“我市以滿足群眾文化需求為著力點,不斷豐富文化產品內容,優化公共文化產品的供給,形成了全民參與、人人關心、精品力作層出不窮的生動局面,更好滿足人民群眾精神文化需求,攪活了群眾文化活動的‘一池春水’,更推動了全市上下形成文化建設的共識和自覺。”市文化和旅游局有關負責人說。
以文立市 彰顯城市氣質
在合肥,書香之雅,彌漫在大街小巷。
去年以來,全市已建成的城市閱讀空間共接待讀者1040萬人次,舉辦各類活動9074場,深受廣大人民群眾喜愛,得到社會各界廣泛贊譽。每個閱讀空間像珍珠一樣散落在大街小巷,呈現出“小空間支撐大未來”的效應。
2019年12月31日傍晚,在位于瑤海區郎溪路和長臨路交口東南角的瑤海圖書城“悅?書房”,市民孫星悅正坐在書店一角看書。
“這里離家近,很方便,環境也好,有想學習的氛圍,看書買書都可以。”作為書店常客,她每周末都會抽出一天時間來這里,享受安靜的讀書時光。
當閱讀的種子在每個人內心生長,才能真正成就有質有味的“悅讀”,打造有根有魂的城市。
據了解,下一步,我市將積極謀劃和推進“細胞工程”,以建成的城市閱讀空間為旗艦,在周邊樓宇、商場、影院、餐廳等場所布點,把服務網絡全面鋪開,逐步形成“1+100+X”(1是指市中心圖書館,100是指100個城市閱讀空間,X是指無數個像細胞一樣的閱讀點)的立體化、全覆蓋的閱讀服務體系,為打造“書香合肥”夯實基礎,提供堅實支撐。
此外,我市加快文旅融合發展, 強化文旅產業集聚發展基地建設。去年1~9月份,創意文化產業基地完成產值600億元。同時組織開展文化產業示范基地評選和特色文化街區認定,共有16家優秀文化企業入選。全年共有8個旅游產業扶貧項目共投入3000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