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說茶則?茶荷
王 勇
摘要:
茶道用具,是品賞茶文化的重要器具,是領(lǐng)略感受茶文化重要載體,使用,鑒賞把玩有助于陶治情操,去除雜念,修身養(yǎng)性,增進(jìn)樂趣,提升內(nèi)涵品味。茶道用器具千差萬別,包羅萬象,往往同一項功能因形制、規(guī)格差異,稱謂也有所不同,茶則、茶荷就是如此。
關(guān)鍵詞:茶道 器具 品賞
茶則、茶荷是茶道表演、唱茶、品茗、烹、煮過程中,將茶葉從茶葉罐,茶入中取出,放置茶壺,這一過程中鑒賞茶葉形,嗅其茶葉味的承盛的小形器具。
我國是茶葉的故鄉(xiāng),在長期飲茶活動中,形成了特有的文化特征,其中茶具就是有著濃厚的文化氛圍,人們在品茗飲茶活動中,借助飲茶器具陶冶情操,抒情逸志,品玩鑒賞,以茶為媒,擴(kuò)大,延伸了以茶為載體的文化傳承,豐富追加茶的品味氣質(zhì)。
陸羽在《茶經(jīng)四之器》中指出“則以 貝, 蛤之屬,或以銅、鐵、竹、 、策之類。則者、量、也、準(zhǔn)也、度也,茶則也是陸羽提到的28種茶具之一,也是提及其形狀,如見壹本狀,材質(zhì)、最主要是功能,器具本身即實用,又可欣賞把玩然而茶荷呢,茶荷的功能與茶則一樣,皆指置茶的用具,都是將茶葉由茶葉罐,茶入,轉(zhuǎn)移到壹杯中的承奉工具,也是賞,聞原葉的盛用器,當(dāng)然也有估量、度茶葉技放量的一個種掌握的尺度。同時也有在其間為使茶湯的濃厚,湯色的深淺,在這一過程可將茶則,茶荷中茶葉略加輕碾壓碎。
同是欣賞,衡量茶量之器具,為何二者稱呼不一呢,個人認(rèn)為這就是在于兩器物形制上的差異,叫法就不一樣了。
茶則為盛茶入壹杯中之用具,同時具備量的功能,茶則量器一種,茶葉、末入壹杯中,需要掌握一琮的量。(網(wǎng)上對茶則解釋)以解釋我們也認(rèn)同,其解釋也符合陸羽在《茶經(jīng)?四之器》中的意思。茶則,則量也,準(zhǔn)也,度也《說文解字》“則,等畫,物也,從刀,從貝,古之物,會意字,本議為定出差等而區(qū)劃物體,以刀,貝示意,由此銜生為模式,或標(biāo)準(zhǔn)之意,可能言外之意,符合茶則本身形制一則,一 ,一擱置(如圖)”
茶則多以竹、木、牙、角、瓷、玉、鐵、銅等材質(zhì),采用圓雕、浮雕、鏤雕等手法,有天然隨形,玉石鑲嵌,日本茶道器物中就有銅包金銀,金銀等茶則實物。(在此探討非“茶道六君子”中之茶則)其形制多以長條方形,長約18cm左右,以瓦狀形式,兩邊略高,兩頭中通半淺瓦筒狀,中腔內(nèi)部稍凹些,以承納干茶葉。在投入壺釜過程中有一茶杓配合使用,茶杓有壓碎葉末,和輕劃技茶葉入壹中,這一動作也是茶道表演欣賞茶葉外形,輕嗅味演示的重要動作之一, :“請君入甕”但這一過程在眾多茶道表演中被減化了,往往也只是一代而過,這一過程表演能展示代并動作和茶道表演過程的韻味的增添,也是對用茶味,男,度的充分把握。茶則一套三件,則,杓,擱置三件,體內(nèi)容統(tǒng)一,完美組合成一有機(jī)整體,置茶席一旁,縵妙,雅致,韻味十足,是品茗,欣茶的賞玩,茶器一亮點,豐富茶席間的樂趣。
茶則如此,茶荷如何呢,茶荷前面提到是和茶則有著同樣功能,在此不作敖述,茶荷的形狀及與茶則區(qū)別。
荷,荷葉之狀,從字而不難理解,有荷葉狀,有引口,方半球形狀,在賞茶盛承茶葉的或茶道表演時手不能碰到茶荷的引口,缺口部位,有意識手與茶葉的潔凈衛(wèi)生,用手拿捏茶荷時,指樂其余四指捏往茶荷兩側(cè),放在虎口處,另外一只手則托住茶荷的底部,輕嗅,品賞茶葉外形,當(dāng)然在嗅聞時,嗅與茶荷保持一定距離,一手拿捏茶荷,一手輕扶茶荷上部扇茶荷之上茶葉之香氣,這一功作于品鑒,茶則手法基本一致。若為增加茶湯深度,湯色顏色在承茶葉的茶荷中可將茶葉輕抒碾碎,這時要借助在茶席中其它用器具,因為茶荷在配置上一有單個出現(xiàn),這也是茶荷與茶則在形制的又一差別之處。當(dāng)然,碾碎茶葉因茶葉而議。區(qū)別對待。
我們傳統(tǒng)文化博大精深,茶文化反映了我們中華民族息久的文明禮儀,承載著文化內(nèi)涵的各類器物包羅萬象,大則書案茶幾,小則不過盈尺,既可供設(shè)桌讓,也可把玩手掌巾,可遠(yuǎn)觀亦可近玩,歷史的沉淀,文化的彰顯,小中見大,大中顯拙,所涵蓋范圍之廣雅致生活的頂極,極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