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心中最美的事業就是傳承哈薩克族文化?!苯鸢构披?努爾坦阿肯說。作為哈薩克服飾文化的自治區級、州級傳承人,伊寧市塔斯布拉克民族服飾有限公司總經理,20多年來,金艾斯古麗?努爾坦阿肯致力于讓哈薩克族的傳統文化源遠流長。她的團隊在“絲路之光”旅游小鎮設計、搭建了一座哈薩克族傳統大氈房,她帶著手繡藝術品、哈薩克族氈房模型等參與了“伊犁禮物”旅游商品大賽……認真、勤奮的金艾斯古麗在朋友圈里記錄著她傳承哈薩克族傳統技藝的點滴,也記錄了非遺促進文旅融合發展的軌跡……
因為珍愛,所以傳承
金艾斯古麗的工作包括傳承與振興兩個方面,因此她創建了哈薩克傳統技藝研究工作室,還創辦了“塔斯布拉克”民族服裝有限責任公司。相比之下,她更喜歡自己的研究工作室。
在金艾斯古麗的工作室,我們看見桌上放著好幾本整理完成的哈薩克族傳統圖樣、手稿,還有設計完成的民族服飾樣式。近年來,金艾斯古麗一直在搜集和整理本民族瀕臨失傳的民俗、技藝,用心記錄、整理、研究各類服裝款式和圖樣所蘊含的文化內涵。我們向她請教哈薩克族氈繡布繡的傳統針法,她邊給我們畫出針法,邊音譯這些針法的名稱,既耐心又專業。
金艾斯古麗帶著我們參觀展廳,一套套用料考究、色澤艷麗、剪裁縫制精細的傳統款服飾套裝、現代改良型禮服、實用功能型服裝呈現眼前,哈薩克族的文化傳統和審美風范在此得到了很好的延續。近年來,金艾斯古麗遍訪伊犁州鞏留縣、昭蘇縣、特克斯縣、新源縣、尼勒克縣等多縣牧區,收集整理了巴斯巴、巴斯特爾瑪、霍蘇等20余種繡法,以及羊角花、草心花、馬蹄花等130余種哈薩克族傳統圖案,還有公主殿、婚房、牧民氈房、藝人殿堂等20余種氈房樣式,“有的樣式是根據當地老人的口述,我自己繡出來、畫出來的?!苯鸢构披愓f。
金艾斯古麗向我們講解著傳統氈房的不同種類以及它們的功能、大小和內部裝飾:在為女子出嫁前搭建的閨房門楣上,插著艾草、蒿草、云杉等有香味的植物枝葉;為能歌善舞的藝人專門搭建的藝人殿堂里面,擺放著各種樂器;專門用于風干肉類的氈房類似涼亭,底部的1米多高沒有遮擋,便于通風;獵人房一般比較簡樸,便于裝卸和安裝……
金艾斯古麗還耐心地給我們介紹哈薩克族不同的物品所選擇的圖案規則:地毯中常繪植物紋;木制器皿上繪幾何紋、日月紋和簡單的花形紋;房檐上或大門的門頭上繪制連續的花形紋或連續的三角紋;服飾上的圖案最為豐富多變,上衣或裙子的衣領、袖口、前襟等都有專門的裝飾圖案,不同年齡、職業、場合的服裝圖案也有區別。
“哈薩克族是游牧民族,動物在我們哈薩克族人心中有著重要的位置?!苯鸢构披惐硎?,但如今的舞臺演出服裝、旅游紀念品服裝上,不僅動物圖案,包括各種圖案都在混用。“不同的圖案本來就代表著不同的含義,不同的圖案搭配不同的布料和不同顏色的繡線傳達的信息與寓意又有不同?!苯鸢构披惙浅W⒅剡@些圖案的準確使用,正在著力梳理不同圖案對應使用及搭配的規律,研究不同場合、職業、年齡的服飾圖樣的應用規則。“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讓更多人了解哈薩克族文化。”
從產品化到品牌化
金艾斯古麗創立了民族服裝品牌“塔斯布拉克”,設計開發出民族服飾產品430多種、傳統特色哈薩克氈房22種,其產品不僅打開了當地市場,還遠銷哈薩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蒙古、德國、土耳其等國家。她設計的服飾圖案精美而寓意深刻,款式緊隨潮流而獨具特色,尤其是結婚禮服,即便是當地人也需提前預訂才能買到。而她成功的秘訣便是堅守傳承和創新民族文化的初心。
金艾斯古麗將“傳承創新”活用在她的事業中,“塔斯布拉克”產品始終堅持傳統手工刺繡,但流程有所改變?!白蠲黠@的在于,過去人們不畫底稿,在心中形成圖案,邊繡邊制,隨機性較大,現在則先起底稿再刺繡?!苯鸢构披惤榻B說。
在遵循傳統工藝技法要求的同時,金艾斯古麗積極與其他企業合作,借助現代科技改良工藝,提高產品質量。比如,毛氈是制作氈房的重要材料,但傳統的毛氈怕潮、易遭蟲蛀、有異味。為解決這一問題,她與河北邢臺一家企業合作,生產出防潮、防蟲蛀、無異味的新型毛氈,并制作出特色特大氈房和大眾生活實用氈房,從而推動非遺產品更好地適應市場。
目前,金艾斯古麗的公司以批量生產為主,已與特克斯縣、昭蘇縣的12家農牧民手工合作社簽訂了“傳統技藝培訓+訂單+利益共贏”合作協議,通過各地的銷售點和合作社等途徑向周邊及內地城市、旅游目的地銷售產品,“現在特克斯縣喀拉峻景區、牧區旅游村等都在銷售我們的氈房模型、刺繡品等非遺產品。”
將非遺文化傳遞給更多人
2019年8月8日,被稱為“伊犁會客廳”的“絲路之光”旅游小鎮正式投入使用。“絲路之光”旅游小鎮是伊犁州打造的集民俗文化、藝術創作、名優特產、特色美食為一體的文化旅游項目,其中的哈薩克民俗館格外引人注目。民俗館位于小鎮入口處,選用了可以充分展示民族文化的哈薩克族傳統建筑氈房的形態,游客一進入小鎮抬眼便能看到這個占地面積約315平方米、高8米(普通氈房一般占地面積約二三十平方米、高3米)的哈薩克族大氈房。這個備受歡迎的民俗館就是由金艾斯古麗的團隊設計、搭建的。
大氈房頂部呈弧形,頂端為近圓錐形尖頂,網狀的紅柳枝橫豎交錯搭成四壁的菱形圓柵和圓錐頂,構成穹窿狀的立架。立架外面圍上芨芨草編成的墻籬,再包上毛氈,頂部有天窗,覆以活動的氈子,可以通風。哈薩克族氈房的營造技藝距今已有2000多年的歷史,包含雕、刻、鑿、編、扎、染等多種工藝?!安煌臍址吭鷩鷫τ玫牟噬鲙?、房門、毛氈的樣式、花紋都不一樣?!苯鸢构披愓f,各種染料通常也都是營造者自制的,將染好的彩色毛線編成草簾、搟制花氈,再根據繪好的紋樣進行繡制。
民俗館館內以展陳空間為主,整合了哈薩克族多項民俗類和傳統技藝類非遺資源,分為文物陳列區、民族樂器區、生活用品區、美食文化區、娛樂區等,既集合了多種傳統氈房的功能,也向游客集中展示了哈薩克族的生活方式和審美習慣。
我們從金艾斯古麗的朋友圈里可以清晰地看到大氈房設計、繡制、搭建、布置的全過程,她從各種角度用視頻盡情地曬著大氈房的內外,曬著當地朋友和外來游客在大氈房中感受民族文化、歡聚交流的畫面……